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畏庐琐记看民间信仰的世俗化特点以东岳崇拜(2)

来源:东岳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关于在福州的旗人参与祭祀东岳大帝的情形,卢公明有详细记录:驻扎在福州的满族八旗人也一样供奉泰山。每年的迎泰山巡游,旗人也都参与其中,引人

关于在福州的旗人参与祭祀东岳大帝的情形,卢公明有详细记录:驻扎在福州的满族八旗人也一样供奉泰山。每年的迎泰山巡游,旗人也都参与其中,引人注目。似乎满族人已经把泰山当作他们自己的神灵了。本地的其他民间神鬼及其迎神活动都没有引起旗人这么大的兴趣,也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捐款资助和积极参与。在泰山诞日前的几天内,旗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些妇人要到泰山庙里伺候“泰山娘娘”。他们就住在泰山庙的客房里,晚上服侍泰山娘娘上床,把娘娘的偶像和泰山的偶像一起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在早晨,她们送汤水给娘娘盥洗。白天不时地给娘娘敬茶、敬烟,供各种点心,就像女奴伺候最高贵的女主人一样。这已经变成了福州旗人的一项新习俗。[6]138

清朝灭亡后,作为旗人保护神的泰山庙也日益式微。林纾在此条中提及了革命军毁福州东岳庙的情形。对此,李家驹在《福州的“迎神”与“普度”》一文中曾云:“辛亥革命后,福建学生北伐军队伍驻扎该庙,队伍中人,当然都是青壮年,对于神鬼,很不相信,就将泰山爷的头首取下,填于血池之中。大世子公堂的办事人,见此情景,心中很难过,赶紧设法取上来,将头首存于秘密之处,就说一句话,现在龙归沧海。”[10]238“龙归沧海”也可以理解为“树倒猢狲散”,一座祠庙的兴衰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二、科举士子的祈神活动

林纾在《畏庐琐记》中录有两则士子祈梦的故事,兹引如下。

其一,“占梦”条云:浙西于忠肃庙,人争宿其下,祈梦往往有验,其事见之陆云士《湖壖杂志》。吾乡之九鲤湖仙,其灵应滑稽,或过于庙。有士子应试之前,其友引至九鲤湖仙宫,求梦。士子曰:“仙乎?直不如吾势耳,吾但谓之势仙。”是夜梦中果见一仙人,题诗其掌曰:“尔胆巨如天,称我为势仙。吾势冲尔口,血流满口边。”士子大窘,以亵语为仙所闻,故仙亦报之以亵语,是科获隽。始大悟,口中为势所冲,适作一中字,中字之旁,加以朱笔点发,作血色,即成一中式之中字,仙虽游戏,固不打妄语也。[3]6-7

其二,“占梦三”条云:某科有父子同应试者,父四十,而子二十。家贫望榜切,则同至仙宫祈梦。父无梦,而子则云问诸饲鸭者。下山值雨,果见一人驱鸭群出,鸭得雨大乐,四向赴湫而浴。饲鸭者不能聚其鸭,方大怒。子性急,欲造问,父止之,不可。饲鸭者方以竿麾鸭合群,为占梦者所惊,鸭复散,则怒不可抑。祈梦之子,径前述所梦,问能中否!饲鸭者大呼曰:“中哉!唯与尔母同寝者中也。”盖报以嫚语,用泄其怒。父遥闻而笑,谓其子曰:“速归,吾中矣。”[3]7-8

这两条笔记,反映的是科举士子的祈神行为。士子之所以迷信,主要是由于科举考试的巨大压力。科场竞争的激烈,考试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乃至于艰辛的赶考之路,都给士子带来极大精神压力,增加了他们的无力感。蒲松龄曾形象地描述了士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11]1279-1280正是这些心理因素,使得考生们竭尽所能地以各种方法求取成功之道,包括求助于外界的神秘力量。

考生的祈求对象,既有观音、魁星、关公等全国性神祇,亦有如前引林纾笔记中所提到的“吾乡之九鲤湖仙”这样的地方性祠神。而通过考察福建的地方文献,我们会发现,地方性祠神对于士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士子们总是更加亲近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祠神,因为与这些祠神进行沟通和祈愿,并不需要特别的仪式,也不用庙祝之类中间人的帮助,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信仰行为。同时考生也常认为这种“熟悉”的祠神更为灵验——无论这个祠神原本的功能为何。以下试举二例说明。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网址: http://www.dylczzs.cn/qikandaodu/2021/0315/414.html



上一篇:一封家书牵出年前灭门惨案
下一篇: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以东岳祠壁画为例

东岳论丛投稿 | 东岳论丛编辑部| 东岳论丛版面费 | 东岳论丛论文发表 | 东岳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东岳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