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以东岳祠壁画为例(5)

来源:东岳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综 述1.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的研究背景晋祠是纪念西周时期晋国首位诸侯姬虞的祠堂。祠内不但保存有各类建筑130余处,还有大量的碑刻、题记、彩

一、综 述1.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的研究背景晋祠是纪念西周时期晋国首位诸侯姬虞的祠堂。祠内不但保存有各类建筑130余处,还有大量的碑刻、题记、彩塑、壁画,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祠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晋祠目前壁画存量约1000余平方米,均附于古建筑,其中清代以前的壁画约600平方米。晋祠虽地处内陆,却依山傍水,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在这一区域内常年湿度比较高,且全年温度变化比较大。受此环境影响,晋祠寺观壁画呈现出的病害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在常见的各种病害中,龟裂、起甲和酥碱尤为普遍。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以东岳祠明代壁画为例。立足于晋祠当地的大、小环境,分析病害产生与其材质、环境变化、建筑布局、地质活动和人为方面的相互关系,找到壁画主要病害形成的原因。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材料进行保护修复实践,找到适合这一环境条件下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2.东岳祠及壁画概况晋祠东岳祠位于晋祠北部,昊天神祠以东,文昌宫以西,始建年代不详。东岳祠又名泰山庙,目前其名称最早见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修晋祠庙碑记》中:“晋叔虞剪桐封地,子燮因地号国,祠因以名,故至今称之。附于祠者,庙凡有八:圣母祠、玉皇庙、三清庙、泰山庙、苗裔庙、台骀庙、药王庙、真君庙,皆有利于民者,故祀之。”由此推测,东岳祠创建年代应不晚于明中期。东岳祠壁画是在2011年对东岳祠大殿进行修缮时偶然发现的。壁画原被白灰层完全覆盖,揭取白灰层后,发现四面墙上均有壁画,面积约80平方米,其中东、西两山墙是壁画的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是阴间七十二司断案的故事。原画面上下分4层,可惜由于墙体底层酥碱严重,最下一层画面的地仗层也已完全脱落。以上3层中,每层有9个故事,由此推断东、西两面墙应为72个故事。北面墙壁上对称绘有东岳大帝像,而南面正门两侧对称绘有门神像。经专家考证,壁画创作年代可能为明代。二、东岳祠壁画保存现状及病害分析1.壁画保存环境晋祠地处悬瓮山麓,植被丰富,祠内遍布池沼、河渠,通年祠内空气湿度、地表湿度比较高,水分是壁画病害产生的最大诱因之一。午后14:30 A点温度午后14::3 A点相对湿度我们使用温、湿度记录仪,对东岳祠壁画保存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露点温度以及壁画表面温度等数据进行了采集。采集探头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布点,即在大殿内不同深度、不同高度进行布点监测。为此在大殿内选择了不同深度的三个点(分别记为A,B,C三点)对壁画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进行了记录。上图为东岳祠A点每天午后14:30记录的温、湿度变化表。通过近一年来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由于东岳祠建筑散水不合理,以及门窗长期闭合,导致室内湿度随着节气和天气变化,特别是进入北方雨季后,已经超过了适合壁画保存的相对湿度环境,长期保持在60%以上。这是造成壁画颜料层霉菌、酥碱、开裂及地仗酥碱、空鼓等病害的直接原因。同时我们注意到,由于5月8日至11日连续开门通风致使殿内湿度迅速降低出现峰值,说明加强建筑室内通风是对建筑本身及室内塑像、壁画保护的基本措施。2.壁画保存现状(1)支撑体保存现状壁画在木构建筑的四周墙壁上,由于建筑的柱子糟朽,导致梁架走闪,因而东、西山墙上壁画的支撑体有长短、宽窄不等的裂隙,壁画也出现了宽约1~3厘米,长约50~120厘米不等的裂隙。其中西壁顶部地仗层和墙体有分离现象,最大裂隙达25厘米。由于东岳祠湿度较大,在地仗层的缺失部位,其土坯支撑体发生酥解、脱落给壁画带来一定的损害。(2)地仗层与颜料层保存现状东岳祠通风不畅、湿度较大,同时排水沟紧挨东岳祠东、北两侧,使得壁画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同时温、湿度的交替,使得地仗层较为疏松,颜料层酥解、脱落严重。而此前抹白灰覆盖层时,为了增加白灰层与地仗层的粘接力,人为地给壁画上凿坑、刻画,使原本脆弱的壁画更加雪上加霜。其中主要的病害有:裂隙、空鼓、地仗脱落、颜料层脱落、酥解粉化、表面土垢、人为的划刻及颜料层颜色变浅等。3.病害原因分析(1)地仗脱落:由于该建筑和壁画年代久远,墙面结构中的黏结材料老化,导致机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地仗层和支撑体之间的黏结力丧失,地仗层脱落。(2)水渍:大殿由于屋顶局部漏雨,再加上木构件干缩、开裂等情况,导致下雨天雨水渗入,残留水渍。(3)泥渍:有可能是积尘,加上潮湿空气凝结水,导致壁面上黏结有斑驳的泥渍。(4)酥碱:东岳祠中温度在-10℃~20℃之间,相对湿度在50%~90%,非常潮湿。再加上周围散水不够合理,雨季排水不畅,导致室内湿度很大。根据现场采集壁画表面酥碱区与非酥碱区样品,分别称取约20mg的样品,用去离子水震荡溶解3分钟后密封静置24小时。然后吸取清液进行盐类分析。采用的仪器为美国戴安公司ICS-90型离子色谱仪。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酥碱区域与非酥碱区域可溶盐含量差异较大,各采样点不同的离子含量、同一种离子不同采样点中的含量也不尽相同。酥碱区与非酥碱区Cl-、Na+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酥碱区离子的含量一般是非酥碱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说明产生酥碱的NaCl在文物表面原来的存在量是很少的,大部分是由水的侵入而将大量的NaCl带入。这也说明了水的渗入造成了酥碱病害的发生。西壁顶部裂隙土坯结构的支撑体发生酥解、脱落裂隙颜料层脱落Cl-、Na+有异常高值,这可能与取到了氯化钠结晶的酥碱有关。、Ca2+含量各样品之间变化不大,非酥碱区与酥碱区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溶解度较低的中溶盐CaSO4有关。Cl-、Na+等离子在非酥碱区域不同文物中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与酥碱区域相比,可明显看到由水带入盐分后,会对不同位置的壁画中可溶盐的分布造成很大的影响。(5)裂隙:主要原因是壁画的支撑墙体的变形及室内地面湿度大。一方面是由于建筑本身梁架走闪,墙体变形导致深层次、整体性的裂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变化导致壁画表面出现伸缩变化而导致的裂隙。(6)颜料层脱落:这是壁画颜料层内聚力丧失的一种现象,表现为颜料颗粒的松散、脱落。当颜料脱落到一定程度,整个画面看上去显得苍白、模糊。颜料层粉化主要有两个原因:酥碱和胶结材料老化。酥碱机理主要是因为晋祠大环境及东岳祠殿内地表湿度大,盐分活动所致。对于胶结材料的老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的胶结材料主要为有机矿物材料。东岳祠壁画酥碱现象明显,盐分的作用导致颜料层对胶结材料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7)空鼓:主要原因是地仗层材料的老化和不良的环境因素。东岳祠壁画的支撑体是土坯墙,其表面以粘土做地仗,地仗层结构包含细腻的草拌泥层结构,加筋材料有稻草、棉花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加筋材料逐渐老化,因而降低了地仗层与支撑体之间的黏结力。此外,由于土坯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而室内外的水气又非常充足,导致东岳祠壁画温、湿度变化较大,壁画容易产生空鼓。二、东岳祠壁画保护修复的方法及步骤东岳祠壁画是2012年5月由晋祠博物馆委托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该工作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去除壁画表面覆盖的白灰层;第二阶段是针对去除表面白灰层后的壁画所显露出的病害制定科学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依此路线和方法对壁画实施保护修复。保护修复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和方法:1.影像资料的采集在对壁画进行全面修复前要对壁画进行影像采集,记录包括壁画原貌、保护修复的每一个环节、前后效果对比等,以增加壁画修复的科学性。2.去除壁画表面的白灰覆盖层在整体去除白灰层前,根据工作程序,选择若干“实验块”进行试验,以从技术层面了解壁画的强度,完善保护修复技术路线。选择实验块进行实验,对于覆盖层与颜料层粘接不紧密的部位采用手术刀、油画刀等小工具剔除;对于粘接牢固的白灰层,先进行软化处理,然后用手术刀慢慢剔除。软化材料主要是2A溶液(去离子水和酒精比例为1:1的溶剂),其特点主要是渗透性好,不易生成盐害。试验表明2A效果良好,随后即按照试验方法开始整体去除白灰覆盖层。3.局部清洗,加固试验在全部剔除完白灰层之后,为了清除壁画表面的各种病害,我们局部选取壁画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的区域,采用五种不同溶剂进行清洗试验:纯丙酮溶液、去离子水、酒精、1:1的丙酮和酒精溶液、丙酮+酒精+微晶硅混合溶剂。清洗方法:以日本纸做支撑,用排笔蘸取溶剂清洗,然后再用棉签蘸取溶剂仔细清洗。A:使用去离子水和丙酮溶液清洗;B:使用纯丙酮溶液进行清洗,清洗效果最好;C:使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效果一般;D:使用酒精进行清洗,清洗效果良好;E:使用去离子水和酒精比例为1:1的溶剂进行清洗,清洗效果良好;F:用丙酮、酒精和微晶硅的混合物进行清洗,效果一般。为了将壁画表面容易脱落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还进行了局部加固试验。加固方法:先用针管吸取1:1的酒精,将需要加固的部位浸润,打通空隙,然后再用25%的丙烯酸树脂乳液(B-60)的水溶液进行注射,重新粘合脱离的部位,然后再用80%的水硬石灰浆填补脱离较严重的地仗层。4.壁画表面的清理通过局部清洗试验可以看出,丙酮与2A溶液(去离子水和酒精比例为1:1的溶剂)对壁画清洗效果是最好的,考虑到丙酮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该壁画采用2A溶液进行清洗。清洗方法:在日本纸上使用2A溶液,以去除表面的脏污,然后用棉签蘸2A溶液清除表面的各种污渍,对于表面的泥渍以及钙质胶结物可以用手术刀剔除。如果钙质胶结物不易剔除,可以用6%的EDTA溶液络合后慢慢剔除,要注意剔除时力度的把握。钙化物比较硬,剔除时易带及画面,处理应缓慢进行。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的易松动或开裂的地仗层要进行预加固,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先用针管吸取2A溶液,将需要加固的部位浸润,打通空隙,然后再用25%~40%的丙烯酸树脂乳液(AC-33)的水溶液进行注射,重新粘合脱离的地仗碎片及起翘部位,此法适用于起翘缝隙比较小的部位。(2)先用针管吸取2A溶液,将需要加固的部位浸润,打通空隙,然后用80%的水硬石灰浆进行注射,重新粘合脱离的地仗碎片,此法适用于脱离比较大的部位。5.去除壁画表面病害去除白灰覆盖层后,壁画表面的病害显露出来,针对不同种类的壁画病害制定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法,具体如下:(1)结构性病害及处理方法a.裂隙:分布在壁画各个区域。隙宽低于1毫米的,占壁画面积的80%以上;隙宽1毫米~30毫米的占壁画面积5%,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壁。对于小于1毫米的用1.5%~2%的B72渗透加固,而大于1毫米的先用10%的丙烯酸乳液渗透加固,而后采用与壁画地仗层相近材料的材质(30%的丙烯酸乳液溶液和白灰膏、土制成的灰膏泥)做补缺处理。东山墙去除病害后b.空鼓:主要集中在以土坯为支撑体的部位。先用AC-33进行渗透加固,而后选与地仗层相近的材料进行填补、红色粘土进行灌浆等加固,确保地仗层和墙体牢固结合。对空鼓现象严重区域,用特制的锚杆进行锚固技术处理,并灌浆加固。c.颜料层脱落:主要集中在壁画中下部。用1.5%~2%的B72乙酸乙酯溶液渗透加固。对于严重影响壁画整体视觉效果的,要做可辨识性全色处理。d.地仗脱落:主要集中在东、西山墙壁画底部以及北墙大部分区域。先用10%的丙烯酸乳液渗透加固,而后采用与壁画地仗层相近材料的材质(30%的丙烯酸乳液溶液和白灰膏、土制成的灰膏泥)做补缺处理。e.点状脱落:在颜料富集的地方成点状脱落,直径不大于2毫米。用1.5%~2%的B72乙酸乙酯溶液渗透加固。严重影响壁画整体视觉效果的要做可辨识性全色处理。f.划痕:在壁画表面人物破坏所致,最大长约10厘米。先用10%的丙烯酸乳液渗透加固,而后采用与壁画地仗层相近材料的材质(30%的丙烯酸乳液溶液和白灰膏、土制成的灰膏泥)做补缺处理,并作可辨识性全色处理。(2)非结构性病害及处理方法a.酥碱:主要集中在壁画的中下部,主要是这些部分因为有砖体衔接,湿度变化较大,易吸收盐分所致。所以要先做脱盐处理,而后用1.5%~2%的B72乙酸乙酯溶液渗透加固。b.起甲:主要集中在壁画的中下部,由颜料层胶质材料变质导致。做处理时要先用洗耳球和羊毛小排笔清除起甲壁画内外的尘土,再用2A溶液做软化处理,最后采用20%的丙烯酸乳液回贴。c.水渍:主要集中在北壁。用棉棒、绵纸、2A溶液、手术刀清理。d.泥渍:主要集中在壁画各个区域,是由建筑漏雨、涂抹白灰覆盖层所致。对于较易去除的采取直接剔除;对于残留物与壁画粘接牢固的,采用2A溶液渗透软化后剔除;对于酒精软化后仍不宜剔除的,使用络合剂(EDTA2钠)软化后剔除。6.壁画表面做旧待壁画表面病害清理完成后,为了使壁画接近壁画的原始面貌,要对壁画补缺部位进行做旧处理,依据主要是现有壁画的格调。做旧要按照文物保护的可辨识性和可再处理原则,通过对壁画颜料的科学分析,所用做旧材料要选择和壁画颜料相接近,最大限度地还原壁画的原始面貌。由于室内湿度较大,壁画在干、湿两种状态时,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这就给壁画补缺部位的做旧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起初先是对壁画进行烘干,然后再作旧。但试验发现,由于室内湿度很大,补缺部位严重返潮。因此最终采取“即烘即做”的办法来做旧。7.壁画表面加固恢复地仗层原貌后的壁画为了使壁画在今后的保存中颜料层不褪色,不增加新的病害,需要对颜料层进行整体加固。壁画加固使用的材料是B72(2%~5%的乙酸乙酯溶液)。原则上画面加固要等壁画干燥后方可进行,但由于东岳庙整体湿度较大,且由于古建筑木结构的特点,致使不能像干燥墓葬壁画那样使用炭火进行烘烤,因此我们尝试采用电热器对壁画进行烘烤。由于电热器功率较大,考虑到电路的承载度,每次只能使用三到四个电热器同时工作,但是烘干后的墙体返潮严重。当天烘干,次日就又潮湿,因此我们采用烘干一块加固一块,逐步推进的方法,对壁画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证明效果良好。8.西山墙特殊病害处理西山墙顶部地仗层与墙体分离,最大裂隙达到20厘米。针对这一部分病害,我们采取先将壁画加固,用脚手架固定后,取出分离的支撑体土坯,而后用青砖重新筑垒支撑体,将壁画复回原位,去除胶贴无纺布。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清理画面,修补开裂、空鼓、脱落部位;(2)通过自然风干的办法来干燥画面;(3)使用B72(2%~5%的乙酸乙酯溶液)进行表面封护及渗透加固;(4)熬胶:水浴法熬制10%的桃胶,即90g桃胶加910g水;(5)粘贴无纺布:使用桃胶粘贴,便于去除,对身体无害;(6)固定壁画:采用脚手架对壁画固定,起一定的支撑作用;(7)取出与地仗层分离后的支撑体;(8)将壁画复回原位,用青砖重新筑垒支撑体;(9)待壁画支撑体重新筑垒好以后,对壁画用特制的锚杆进行加固;(10)去除壁画表面的胶贴布。三、东岳祠壁画保护修复的借鉴意义东岳祠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是在总结国内外该领域成功方法,结合晋祠环境下壁画保存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模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一套返潮壁画的保护修复方法,和以往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东岳祠壁画是对返潮壁画进行的一次成功尝试,着力解决了返潮情况下的寺观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样对地仗层与支撑体分离,更换支撑体,复原地仗层原貌等处理方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东岳庙壁画的保护修复,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切实注意在现有的修复条件下,合理、科学地展开保护修复工作,既考虑修复后文物保护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又兼顾文物修复的再处理性。3.在修复材料的选取上,通过对壁画材料的科学检测分析,优先考虑与检测分析结果相近的材料、兼容性好的材料。东岳祠壁画保护修复工作虽然取得了许多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1.壁画表面清理工作的细致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有非壁画本身的残留物存在,这就为加固修复后的再处理增添了难度。2.壁画空鼓部位灌浆所用的材料是胶泥。由于胶泥粘性大,干燥过程中易崩裂,其能否与壁画原地仗材料长久兼容,还需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观察、验证。3.壁画表面封护渗透材料还不理想,B72对画面颜料色度有一定的影响,亟待尝试更理想的渗透加固材料。综合来看,寺观壁画的现场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变、不确定的。任何一次保护修复都会面临不同的,甚至棘手的问题。此次对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东岳祠壁画的保护修复,是针对在较潮湿、易返潮等环境因素下对寺观壁画的保护所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在保护修复的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将对日后类似环境下的寺观壁画现场保护修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网址: http://www.dylczzs.cn/qikandaodu/2021/0119/374.html



上一篇:东岳奇观
下一篇:文化名人在河南的尘封岁月

东岳论丛投稿 | 东岳论丛编辑部| 东岳论丛版面费 | 东岳论丛论文发表 | 东岳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东岳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